增碳劑在鑄造的使用中可大幅度增加廢鋼用量,可以減少生鐵的用量,甚至于不用生鐵,但是在使用該產品的時候會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到它的吸收,下面就由畢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增碳劑吸收影響因素都有哪些吧!
一、增碳劑粒度的影響
使用增碳劑的增碳過程包括溶解擴散過程和氧化損耗過程。增碳劑的粒度大小不同,溶解擴散速度和氧化損耗速度也就不同。而增碳劑吸收率的高低就取決于增碳劑溶解擴散速度和氧化損耗速度的綜合作用。
在一般情況下,
增碳劑顆粒小,溶解速度快,損耗速度大;增碳劑顆粒大,溶解速度慢,損耗速度小。增碳劑粒度大小的選擇與爐膛直徑和容量有關。一般情況下,爐膛的直徑和容量大,增碳劑的粒度要大一些;反之,增碳劑的粒度要小一些。對于1t以下電爐熔煉晶體石墨粒度要求0.5~2.5mm;1t~3t電爐熔煉晶體石墨粒度要求2.5~5mm;3t~10t電爐熔煉晶體石墨粒度要求5.0~20mm;覆蓋在澆包中晶體石墨粒度要求0.5~1mm。
二、增碳劑加入量的影響
在一定的溫度和化學成分相同的條件下,鐵液中碳的飽和濃度一定。鑄鐵中碳的溶解限度為([C%]=1.3+0.0257T-0.31[Si%]-0.33[P%]-0.45[S%]+0.028[Mn%](T為鐵液溫度)。在一定飽和度下,增碳劑加入量越多,溶解擴散所需時間就越長,相應損耗量就越大,吸收率就會降低。
三、溫度的影響
從動力學和熱力學的觀點分析,鐵液的氧化性與C-Si-O系的平衡溫度有關,即鐵液中的O與C、Si會發生反應。而平衡溫度隨目標C、Si含量不同而發生變化,鐵液在平衡溫度以上時,優先發生碳的氧化,C和O生成CO和CO2。這樣,鐵液中的碳氧化損耗增加。因此,在平衡溫度以上時,增碳劑吸收率降低;當增碳溫度在平衡溫度以下時,由于溫度較低,碳的飽和溶解度降低,同時碳的溶解擴散速度下降,因而收得率也較低;增碳溫度在平衡溫度時,增碳劑吸收率高。
四、鐵液攪拌的影響
攪拌有利于碳的溶解和擴散,避免增碳劑浮在鐵液表面被燒損。在增碳劑未完全溶解前,攪拌時間長,吸收率高。攪拌還可以減少增碳保溫時間,使生產周期縮短,避免鐵液中合金元素燒損。但攪拌時間過長,不僅對爐子的使用壽命有很大影響,而且在增碳劑溶解后,攪拌會加劇鐵液中碳的損耗。因此,適宜的鐵液攪拌時間應以保證增碳劑完全溶解為適宜。
五、鐵液化學成分的影響
當鐵液中初始碳含量高時,在一定的溶解限度下,增碳劑的吸收速度慢,吸收量少,燒損相對較多,增碳劑吸收率低。當鐵液初始碳含量較低時,情況相反。另外,鐵液中硅和硫阻礙碳的吸收,降低增碳劑的吸收率;而錳元素有助于碳的吸收,提高增碳劑吸收率。就影響程度而言,硅較大,錳次之,碳、硫影響較小。因此,實際生產過程中,應先增錳,再增碳,后增硅。
以上對增碳劑吸收影響因素有哪些做了詳細的介紹,我們在進行鑄造操作時,牢記以上五大因素對增碳劑吸收的影響,就可以使增碳劑發揮出較大的性能,有效降低鑄件生產成本。舞鋼市畢暢冶金材料有限公司是
增碳劑廠家,主營各種規格的增碳劑,我們以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深受眾多廠商青睞和好評,歡迎您留言或致電咨詢。